理解创客

创客就是那些愿意动手实现自己想法的人,“动手实现”和“自己的想法”是创客这一概念的两大核心。

创造是人类的本能

孩子们会喜欢玩积木、乐高、折纸,并在做出一些通常没有实际意义或使用价值的东西后,感觉到巨大的成就感,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创造的欲望深植在人类的本性之中。在童年时期,对周围事物都不甚了解且充满好奇时,我们就已经开始动手实现自己的想法了。当孩子了解了泥巴,同时又想要一座城堡,他会用泥巴来搭建城堡;当孩子了解了树枝,同时又想要一把弹弓,他会用树枝来制作弹弓。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自行找到搭建城堡和制作弹弓的方法。对于上述的每个孩子来说,他们都经历了一遍从零开始“创造”城堡和弹弓的过程。

但在孩子成长为成年人的过程中,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增多,好奇心逐渐丧失。随着好奇心的失去,创造的欲望也逐渐减弱。由于没有创造的欲望,人们长时间没有进行创造实践,使得自己的创造力也慢慢消失了。即使偶尔兴起了“这周末要自己动手做把椅子”的冲动,也会在周末到来之时给自己找到诸如“好累啊我要休息”或者“好久没和哥们儿踢球了”以及“做椅子好麻烦还要出去买工具、买材料”之类的理由打消这个念头。

多么悲哀,失去了创造力的人类和其他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创客的“创”是创造的“创”

创客是“Maker”一词的中文译名,由我在2011年提出,受到了当时国内Maker/Hacker Space圈的一致认可,于是逐渐流传开来。所以即使从原教旨主义的角度来看,创客(Maker)的“创”也是“创造(Make)”的“创”,是从无到有生成一件事物的过程,而不是“创新(Innovate)”或“创业(Entrepreneurship)”。当然,不是说动手的人都是创客。同样是做一把椅子,你出自自己的意愿做了一把自己脑海中构思的椅子,你是创客。你为了谋生存,每天做三十把椅子带到市场上贩卖,那你不是创客,而是手工匠人或商人。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制作手工椅子为生的手工匠人,当他出于自己的兴趣而不是谋生的目的做了一把椅子,就算这把椅子做得和量产的椅子一模一样,此刻他仍是创客。

创客与创新

创客在创造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创新,这也是大家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的原因。在我看来,“创客”这一概念在国内的兴起正和大家混淆了“创客”与“创新”这两个词有关。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大潮中,整个中国社会对创新的渴求成就了创客概念的迅速传播。没有动手实现的创新不能称为创客。因此发明家通常是创客,因为他们通常会做出自己发明的原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到处申请创新专利来打击他人的专利流氓不是创客,因为他们只记录自己的想法,并没有将其进行实现。北京创客空间的口号“想法当实现”就是对这一点的强调。

创客做的事情不见得是创新。你做了一把椅子,改进了一件衣服,你也可以是创客,只要这个动手的过程实现的是你自己的想法。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做过弹弓,只要你做的弹弓是出自你“想要做一个弹弓”的意愿,这个弹弓是由你自己设计(或不设计)制作的,那你就是创客。

创客与创业

和创新一样,创业与创客的混淆也是创客概念迅速普及的原因之一。有些创客出于对某种现存方案的不满,或基于某个研究成果或开源项目,做出了一些东西正好满足了某个特定的市场需求,于是将其变成产品并在商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从而成为了一个创业者。MakerBot 3D打印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纽约的创客Zach ‘Hoeken’ Smith觉得RepRap开源3D打印机很酷但很难用,于是自己捣腾,慢慢设计出了更易用的3D打印机MakerBot。Adam Mayers和Bre Pettis也觉得3D打印很酷,于是加入了Zach,三人发现,有很多人喜欢易用的3D打印机,于是一起向市场推出了MakerBot的第一代产品CupCake,从而踏上了创业之路。

像Zach这样的创客很多,在Kickstarter、IndieGoGo、点名时间等众筹平台的帮助下,成功创业的也很多。这个现象给大家带来了一种错觉,好像创客就是为创业而存在的,在创客圈混你要是不创业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殊不知,正是在创业成风的美国,99%的创客都是以业余爱好的形式存在,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完全不考虑所做的项目适不适合创业,有没有市场。我认为这才是创客的原本形态——为了自己内心的满足而创造,而不是为了任何其他因素。当然,这并不是说如果你是那1%进入创业阶段的人,你就不再是创客了。只要你还在为自我满足而进行创造,不管这个创造跟你的创业项目是否相关,你就仍然是创客。

在创客和创业的关系上,上海的新车间和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有着截然不同的有趣态度。新车间希望维护一个纯粹的以兴趣为主要导向的创客空间,当新车间的会员作出了创业的决定时,新车间会希望这位会员离开新车间,在外创业,而把新车间留给其他希望在这里实现自己兴趣的人。柴火创客空间则对会员创业采取鼓励的态度,允许会员使用柴火创客空间的场地作为办公地点,直到会员的创业公司能独立为止。目前已经有两家创新硬件公司在柴火成长到羽翼丰满并在外独立了。

创客与众筹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在众筹平台上发布项目、获得资助,那么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在创业了。无数的人投身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的创业大潮,只因为见到了Pebble智能手表在Kickstarter上募资千万美元的传奇。没错,Pebble是一家商业公司,他们的众筹就是为了挣钱。但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发起众筹项目的人不是这样想的。

从众筹项目的意图来看,有许多项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销售产品,即使是为了销售产品,可能目的也不是为了通过获得的利润来支持企业的运转。比如我在波士顿Artisan’s Asylum创客空间的朋友们就曾在Kickstarter上发起了一个制造比汽车还大的载人足式机器人的项目Stompy,并成功获得了近10万美元的资助。他们并不是希望成立一个生产载人足式机器人的企业。恰恰相反,他们发起这个众筹项目本身就是为了证明他们有能力设计制造出一台巨大的载人足式机器人,这种“因为我能”的气场正是创客的核心气质之一。

创客与开源

开源精神是创客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创客追求自由的体现。任何人都有权利自由地获取知识、使用知识、分享知识,这是从Hacker时代起就一直传承的。应该说,绝大多数创客项目都和开源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而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利用开源软硬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做出完全符合自己要求的特殊物品。比如根据开源的Arduino开发板做出一个监控室内温度从而自动控制空调的仪器,或根据RepRap开源3D打印机项目的设计做出新型的3D打印机等等(事实上,RepRap开源3D打印机就是一个基于Arduino的项目)。通常来说,只要没有商业利益的驱动,创客们还是乐于分享自己的开发成果的。

创客与商业

有一些职业的创客以贩卖自己开发的开源硬件为生:比如前面提到的意大利Arduino公司,以及创客圈教父级人物、Noisebridge创客空间创始人Mitch Altman。《Make》杂志甚至设立了一个Mitch Altman奖,以纪念他对普及创客运动的贡献。Mitch就是依靠销售自己发明的开源万能遥控器TV-B-Gone生存的,对于Mitch来说,销售行为只是维生手段,传播知识和创客精神才是目的。而对于Arduino公司来说,贩卖Arduino开源开发板不但能够传播知识和创客精神,还利润丰厚,足以支持他们一直做下去。

像Arduino这样的开源硬件公司还有很多,比如美国的SparkFun和Adafruit,中国的SeeedStudio、DFRobot等。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大多也是或至少曾经是创客,他们发现服务创客群体除了能够满足自己作为创客的兴趣以外,也是一个有效的谋生手段,于是就在这条路上走了下去。

创客空间运动的发展历程

创客空间一词译自Hackerspace,源自2007年混乱通信夏令营(Chaos Communication Camp)上发起的创客空间运动(Hackerspace Movement )。所谓的创客空间,是指一个现实中的地点,这个地点可能是个配备了如车、铣、刨、磨等一系列制造工具的房间,并且提供电源、网络和电脑,可以供Hacker和Maker们进行线下聚会,动手实现自己的软件或硬件项目。目前国际创客和黑客社区普遍承认的最早的Hackerspace是柏林的C-Base,成立于1995年。不过,在Hackerspace这个词出现以前,其实有一些组织也秉持着相同或类似的理念建立,并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比如MIT的MITERS(M.I.T Electronics Research Society)、维也纳的MetaLab(2006年)以及各地的Fab Lab(1999年至今)等。

创客空间运动是在2007年混乱通信夏令营上确定的,以在世界各地学习C-Base和MetaLab的模式,建立本地技术社区的集会地点为宗旨的一个运动,同时也将这类地点起名为Hackerspace。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办一个创客空间吸引本地技术社区前来,同时愿意的话,可以在Hackerspaces.org这一全球创客空间的总目录上添加自己的条目,方便他人找到你的创客空间。

创客空间运动以从2007年混乱通信夏令营上回到美国的几位Hacker创立美国前四个创客空间为标志,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目前世界上应该有超过1000家各具特色的创客空间,在各地拜访当地的创客空间也成为我各地旅游的重要项目。

创客运动发展史

所谓的创客运动(Maker Movement),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创客理念和创客精神的一项运动,其中包括了开放分享的精神、动手DIY的习惯,以及对技术的钻研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等。像创客空间运动一样,这类活动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由各个组织者自行把握确定活动的宗旨。在欧洲有两大创客活动,包括兴起于德国的、年度的Chaos Communication Congress(C3)以及始于1999年,四年一次的Chaos Communication Camp(CCCamp),还有源自1989年荷兰的Glactic Hacker Party系列室外Hacker会议。这个荷兰的活动也是每四年一次,和CCCamp正好错开,但每次都换名字(比如2009年那一届就叫做Hacking At Random),所以通常称其为Dutch Hacker Camp以区别兴起于德国的CCCamp。这两个活动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和第二大的Hacker集会,参与者的规模在数千人左右。在美国,除了两年一次的HOPE (Hacker On Planet Earth)会议和仿效C3系列的Toorcon和Toorcamp系列会议以外,还有由技术书籍出版巨头O’Really发起的、吸引数万人参与的Maker Faire活动。凭借O’Really和旗下《Make》杂志的全球影响力,Maker Faire在全球各地都有举办,中国也不例外(中国的Maker Faire每年在深圳举行)。 此外,国内还有由北京创客空间和上海新车间发起的、类似Maker Faire的创客嘉年华活动。

创客与Hacker(旧译“黑客”)

首选要对Hack一词进行正名:Hack一词源自MIT的技术铁道模型俱乐部(TMRC,Tech Model Railroad Club,就在MITERS隔壁),本意为“对一件事物进行修改,使得其可以完成本身设计目的之外的事情”。直到今天,在国际技术社区里,不管是软件/互联网社区还是硬件社区,Hack一词仍然保持着这个意思,并扩展到可以指代一切技术开发活动。Happy Hacking是技术社区里人们打招呼的方式,旧金山的Noisebridge创客空间柱子上也有“Shut up and Hack!”(闭嘴,开工!)这样的字眼。所有进行技术开发活动的人都可以被称为Hacker。仅仅由于Hacker中的一小拨人利用他们对网络技术的精通来破坏各种信息系统,就认定Hacker(中文译名“黑客”)是坏人,那真是太天真了。

Maker和Hacker本质上是同一类人,都对“掌握事物的运行规律,并修改之,以使其能完成其他事情”这一活动充满了热情。创客是Hacker的自然延伸,他们之间的唯一区别是所使用的工具不同:早期的数控加工工具比较昂贵,手工加工工具使用起来对经验要求偏高;而在计算机上写代码则没有任何技术经验门槛。所以在PC普及之后,Hacker的主要活动就是在PC上写软件。随着技术进步,数控加工工具的价格不断下降,而像桌面3D打印机那样廉价的、程控的万能制造机的普及,使得这类工具成为Hacker们的主要玩具,他们的主要活动也就从写软件逐渐演变成了改变甚至制造硬件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此时他们就变成了Maker。

创客与软件/硬件

这点上,我和“国际主流观点”相左比较严重。根据创客运动的诞生历史,创客动手做出的东西在物理上应该有实体。以各个创客空间的实际项目看来,做硬件项目的通常会自称“Maker”,而写软件代码的通常会自称“Hacker”。不过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有两个地方不对:第一,带有微处理器的硬件项目通常会包含复杂程度不等的软件,有时硬件项目的软件开发量不比一个纯软件项目来得少。第二,即使是一个纯粹的软件项目,作者也是动手在软件世界/虚拟世界里创造了新的东西,在我看来这也可以称为Maker。如果你问我“未来某一天当软件都是通过意念直接写就,无需手动参与时,软件Hacker还能称为Maker吗?” 我只能说,纠结这个有意思吗?有这时间还不如动手做个东西/写个程序呢。

创客与创客空间

创客无须依赖创客空间而存在,但创客空间却是以其中的创客作为灵魂而存在的。比如由于某种文化习惯,日本的创客空间运动一直发展不好,日本的创客们貌似更倾向于独自在家或仅仅和好朋友一起完成项目。不过这并不影响日本的创客运动,看看每年东京Maker Faire上不计其数、五花八门的展品就知道,日本创客群体的数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但在全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地方,利用创客空间可以有效降低创客制作项目的成本,增进创客间的相互交流,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一个创客空间,那么经常去那里逛逛一定没有坏处。如果你身边没有创客空间,何不将“建立一个创客空间”作为你的第一个创客项目来进行呢?

虽然创客空间中通常有一些加工工具,但“创客和Hacker混合”的天性使得这些工具通常不是那么的尖端。随着开源硬件的兴起和硬件创业的复兴,一类专注于硬件的创客空间TechShop诞生了。这类空间里,你能见到只有在最顶级的加工中心才能见到的顶级加工设备,但通常收费也不便宜。此外,由MIT教授Neil Gershenfield于1999年发起的Fab Lab运动所属的制造空间Fab Lab也是类似的,具备高级加工设备的公共空间。国内位于深圳的“开放制造空间TechSpace”就是这一类创客空间。

谁能成为创客?

相信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对“创客”一定会有一个更完整的了解,想必你也已经有答案了:只要你想,你就能成为创客!

作者张浩,天蓝提琴、机器人玩家,国内创客运动早期参与者,北京创客空间创始人之一。是少数在创客运动早期就接触国际Maker/Hacker社区的中国人之一,“创客”译名的提出者。